3+1+2沒有任何意義。比3+3更爛。首先過于強調物理和歷史,第一:物理有用么?有用,但是讓全部人都學物理好么?明顯不好!物理高考多年平均分在30多分上下,也就是說,差不多有一半的高考考生的物理成績連30分都達不到,請問這樣的學生學不學物理有區別么?十幾二十分的物理對國家和社會有什么貢獻么?如果這些學生把學物理的時間讓給其他科目是不是對社會、對個人的發展都更好?第二,公認的文科主科是政治 哲學,歷史在哪個國家都不是主要科目。
網友一:
3+1+2沒有任何意義。比3+3更爛。首先過于強調物理和歷史,第一:物理有用么?有用,但是讓全部人都學物理好么?明顯不好!物理高考多年平均分在30多分上下,也就是說,差不多有一半的高考考生的物理成績連30分都達不到,請問這樣的學生學不學物理有區別么?十幾二十分的物理對國家和社會有什么貢獻么?如果這些學生把學物理的時間讓給其他科目是不是對社會、對個人的發展都更好?第二,公認的文科主科是政治/哲學,歷史在哪個國家都不是主要科目,歷史這種東西才是最應該讓有興趣的人才學的,不能因為歷史有趣學生喜歡學而提高歷史的地位,要看社會需要什么!
網友二:
至于學生的選擇,有高興的自然有憂郁的,這都不是重點。關鍵在于適應政策,將合理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正解。沒必要將選擇的合理性上升到學科價值的高度去考量,這不是考生需要過多考慮的問題。
在興趣與可能的考試成績面前,你若不是出類拔萃,就優先考慮分數吧,如若不然你還想拯救哪個學科不成?至于歷史、物理成了必選,那是政策的引導亦是政策在查漏補缺,這與你的關系依然局限在利弊的權衡上,多想無益僅此而已。
網友三:
我認為如果學生喜歡文學類的需要將歷史作為作為必考。
中國歷史五千年,其中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人物,可以去研究他們的文學作品,可以通過當時的社會環境與作者經歷的事相結合,借鑒他們的長處。這就需要對歷史有足夠的了解,才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意境。
如果學生喜歡數理化,那物理就是必考的科目。物理的知識與生活最近,我們可以通過生活學習物理,通過物理了解生活。
網友四:
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六選三能更好地發揮同學的自由度,但是這給大學招生造成了很多的困難,如果大學招生有困難的話,伴隨而來的就是高中生填報志愿的困難。
比如A專業要求物理化學加一科其他,而B專業要求物理生物加其他,這樣就很可能會造成某個考生雖然成績好,但是由于不了解專業要求而去不了好學校,這樣就把專業選擇提到了高中階段,而事實上,很多大學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歡的專業是什么?怎么讓高中生能選擇好呢?
網友五:
把物理或歷史列為必考,這是因為這是文科和理科中最重要的兩門學科,現在二者不能一起選擇,結果就讓“物理”和“歷史”進行廝殺,學生不棄物理就棄歷史,這合理嗎?
這個方案,是為了彌補新高考方案中的“棄物理”現象而實施的,雖然還未實施,就聽到一片叫好,但是其問題依然嚴重,希望相關人員在未實施之前,提前想到或解決這些問題,避免實施后讓學生當成了“小白鼠”,然后再去想辦法“補補丁”。
網友六:
看似“3+2+1”或“3+1+2”給學生選擇的空間小了,其實從我國高中學段的學生實際來說,更多選擇真的有什么意義嗎?在面臨決定命運的大事上,人都有“選擇恐懼癥”,更多的選擇只會讓人更糾結,許多家長和學生在“3+3”模式下真的是從自身愛好和擅長來選擇的嗎?所以個人認為“3+2+1”和“3+1+2”模式會讓學生的目標更明確,選擇時顧忌更少。
傳遞咨詢 知曉動向
領取免費備考資料